中华文字的书写来源于自然和生活;想把汉字写好、就必须懂得这个道理。古文字是符号、图形、含意、线条等等:比如甲骨文、大篆,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其间出现了行书、草书、隶书等,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
最能代表中国书法艺术的是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书写文字;因而你要了解中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现在,我要讲得是中国古代书法家书写文字时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写汉字离不开五笔笔划和结构;五笔笔划是:点、横、竖、撇捺、折。
点:卫夫人说: “丶”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意思是说写点要像各种圆石,从高山坠下一样裂开成一半(不到圆的一半或超过一半);圆石是自然的东西、是我们每天可见到的东西。点的书写形状就是半圆的多或少的形状!其书写的技巧是:坠。也就是落笔要极快。
横:卫夫人说: “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意思是:写横要像天上的一排排的阵云一样;方法的要求是:像排云,形状各异、安排能自如。所以要写好横划,须发挥人类的特长:向上观天,看一看天上排云的形状。其书写的技巧是:隐隐然。也就是书写要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才能体现横划骨与筋的完美创作。好多人写横划时只求饱满、外形好看,但往往缺乏的就是骨节和骨气;这就是不懂得虚的道理,所以要常看看天上的排云。
竖:卫夫人说:“丨”竖:万岁枯滕。竖划难写,不只是要求能写成中正就行。其实:卫夫人说得是、写竖要观察自然界中的枯滕,特别是经历长年(喻:万年)风霜的枯滕形状。枯滕的外表形状圆滑,这是岁月的天然磨砺。其重要的技巧是内在;坚实如骨,大小稳重。特别重要的是写竖划要以实为主、虚为次,让人感觉到它的力量和上下的穿透本质。
撇、捺:卫夫人说:“丿”撇:陆断犀象。“ㄟ”捺:崩浪雷奔。撇和捺是字体的重要支撑。写撇要像犀牛和象的角、牙一样,起笔略大、中间收小一点、其尾巴要像角尖和牙尖。写捺好比是崩溃的波浪、一浪接一浪相连;其技巧是像迅雷一样连续、奔放。
横折钩:乛、乚、乙、其划写规范较难掌握;运笔如劲弩筋节。右七条笔阵出人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备如篆法;飘扬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窃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本文系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作者信息及网站链接,谢谢!
(责任编辑:Vincent 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