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印尼钱王”之称、财富过百亿元的力宝集团(Lippo)创办人兼主席李文正还是一名乡村小子时,曾异想天开告诉父亲说要到雅加达开银行而受到阻止。如今他已是一位华裔商界巨头,在全球版图上建立了多元化业务。他日前接受本报专访时说起白手起家的故事时,还记得回答父亲的那一番话:“种在盆里的树长不大,让我种在露天去,我才能够长大。”
印度尼西亚富商李文正向来眼光独到,在观察趋势时准得犹如有预知未来的水晶球,但他当初居然一度“看扁”新加坡。
(谢智扬摄)
有“印尼钱王”之称、财富过百亿元的力宝集团(Lippo)创办人兼主席李文正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他在把力宝的业务转向全球发展之际,曾经觉得新加坡的业务受市场小的局限,不会成功,因此当时弃新赴港发展。
曾经“看扁”新加坡
随后该集团继续扩展业务版图,还到美国、中国、马来西亚等,唯独没有新加坡的份。
“在当时,我是认为新加坡是小地方,发展的空间不大,还不够成熟。相比之下香港空间比较大,所以我就先去了香港。”
这位华裔商界巨头这次受访时坦言当初看走眼,现在觉得新加坡市场的机会要比香港更理想。他说:“现在新加坡的机会要比香港大,主要原因是新加坡政治稳定的因素,以及新加坡广纳人才,在人力资源方面比其他地区更胜一筹。”
李文正也认为,新加坡已经不是一个本土化的市场,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需求和机会。
看好这股趋势,力宝集团近年来开始在我国的房地产及零售业领域大展拳脚,并有意在中央商业区打造高档购物商场,创下先例。
李文正说:“新加坡政府眼光看得比较远,我对新加坡投下信心的一票。”
高龄81岁的李文正,日前在他捐助建造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李文正大楼(Mochtar Riady Building)纪念启用一周年应邀演讲,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虽然访问仅40分钟,但李文正处处展现出一副儒商形象,言谈中洋溢着浓浓书卷味,或许与他早年在南京中央大学修读哲学有关。
询及他白手起家的过程,李文正以一贯的幽默,将发家史娓娓道来。他说,父亲是个知足的人,在印尼东爪哇的玛琅镇(Malang)搞小生意,他反而异想天开,要到雅加达去开银行,结果被父亲阻止。
李文正说:“我要搬到雅加达去,父亲却说‘你这个小子,你知不知道雅加达是个大都市,你人地生疏,怎么生存?’”
年少气盛的李文正当时回答他:“种在盆里的树长不大,让我种在露天去,我才能够长大。”
父亲又加以劝阻说:“银行是有钱人搞的业务,你哪有钱?”
李文正从容地答:“在我看来,银行业不是一种买卖货币的事业,而是买卖信用。我没有背景,但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从2000美元到数十亿美元
最后他说服父亲到雅加达发展,从1963年至1971年,他以2000美元起家,先后将岌岌可危的印尼宇宙银行和繁荣银行救活,最后组合成泛印度尼西亚银行。李文正拥有30%股份,并担任执行总裁。经过四年的努力,这家银行发展成印尼最大的民营银行,资金达376亿印尼盾。
李文正就像魔术师一样,将一家家濒临倒闭的银行理顺、搞活,并滚动式发展,并得到印尼首富林绍良的垂青,受邀出任中亚银行(Bank of Central Asia)董事及总经理,并在短短三年内,将原本远不及泛印度尼西亚银行的中亚银行打造成印尼最大私营银行。李文正由此而被银行界誉为“印尼银行业奇才”。
受四本书启发 建立多元业务王国
现在新加坡的机会要比香港大,主要原因是新加坡政治稳定的因素,以及新加坡广纳人才,在人力资源方面比其他地区更胜一筹。——李文正
李文正做生意好以静观动,不喜欢把宝押在没把握的风险上。
他的成功来自他精准的判断,而这种判断力又来自他奇特的眼力。李文正透露自己的法宝:“书中自有黄金屋”。
原来他之所以能突破传统框框,把家族企业搞得有声有色,还在全球版图上建立起自己的多元化业务王国,灵感来自四本谈全球化的书籍:上世纪90年代畅销书《未来的冲击》(Future Shock)、《第三波》(The Third Wave)、《创造趋势》(Make A Trend)以及《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 Society)。
中央亚细亚银行的成功,树立了李文正跻身国际金融市场的信念。
正当他在酝酿自己的海外扩张计划时,这四本书给了他很大启发。他开始考虑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调整自己的业务去适应新环境的挑战。
“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了86个美国人到我公司来重组我们公司的架构,重组财务结构,然后IPO(首次公开售股),这是人力资源和资本的全球化。”
这种作风在上世纪70年代,对传统华人的家族企业而言,简直是个“疯狂的决定”,完全不可能得到认同。但在今天当人们回过头来看,这却是个如此具前瞻性、令人信服的抉择。
询及这段往事时,李文正坦诚地说,他看到的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全球化趋势。倘若把业务锁在家中,规模就只局限于印尼国内。IPO让资本全球化,外国人也能入股,为今天立足于世界各地的力宝集团打下基础。
李文正说,如果当时仍持传统思想,比如把业务全都交由亲戚去搞而非使用最优秀的人才,那就等于与全球化背道而驰。
他说:“不是我本事,是他们(专才)本事,但我懂得用他们。假如我不懂假装懂,不去请高手而是自己去做,那肯定要失败。”
他透露,只要是他关注的业务,即使与老本行完全沾不上边,但一般上都是成功的。事实上秘诀只有一个,就是他懂得用人。
他举自己在印尼搞霸级市场的业务为例,自认完全不懂得零售的概念,就先下手为强,把家乐福的整个团队全都挖角过档,结果业务很快就上了轨道,力宝现在是印尼霸级市场中占有主要地位的业者之一。
让下一代建立自己团队
“富不过三代”是很多亚洲家族企业无法破除的魔咒,李文正对此却不以为然,因为他相信自己已经成功移交业务给第二代,也对第三代能力挑起重担充满信心。
李文正受访时说:“永远把权力抓在手上是不负责任的,把权力交给下一代是一种责任。培养下一代,让下一代建立自己的团队,并证明它是个有效的团队。”
李文正打趣说,看到两个儿子都有自己的团队非常欣慰,虽然“现在公司里的人都听James(大儿子李白)和Stephen(小儿子李棕)的话,而不听我的话。这说明他们都有各自的团队。”
事实上,李文正早已考虑到接班人选的问题,甚至早在大儿子才27岁,就委任他到美国阿肯萨斯州当银行行长,在当时令美国人也傻了眼。
80年代后期,李文正与林绍良再度合作,创立了力宝集团公司,主要拓展海外业务。该集团由李文正任总裁,除李文正和林绍良是大股东外,印尼总统苏哈多的长子和长女也各拥有股权。
李文正向来坚信“政商分离”,他受访时透露,这也就是当初为何与合作伙伴林绍良分道扬镳的原因。
有一件事一直令李文正牵肠挂肚,那就是祖国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祖籍福建的李文正对莆田更倾注着特别的感情,因此在1970年代事业有一定成就后,便马上回乡兴建了莆田大学,以发展教育回馈社会,因为他相信教育是脱贫的唯一途径。
他受访时也对莆田名人如数家珍:“新加坡首富黄廷芳是莆田人,中国前一任的教育部长陈至立是莆田人,清华大学的书记、两个副校长、北大两个副校长、中国的航天部副部长和神舟四号总工程师都是莆田人。”
李文正也先后以力宝集团的名义,捐献达千万元给本地教育学府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协助这些学校兴建校舍、讲堂及设立奖学金等。
被问及这辈子最满足的事,李文正欣慰地说:“我在49年的银行业务中,开办了几千家工厂、雇用几十万的工人,他们因此而安居乐业,这是我最满足的事。”
(责任编辑:Vincent Lin)文章来自:《联合早报》叶文祺 |